我的科研也许会使我比肩牛顿爱因斯坦
我的科研也许会使我比肩牛顿爱因斯坦
——我的科研一定是主耶稣给我的使命我终于完成了
——过去了四十多年我一定要再次去趟曲阜到孔子墓前
徐永海
(曾就读北京医学院医学系79级,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
(北京基督教圣爱团契家庭教会长老)
2025年5月27日
1、我们实在是应当问一问,为什么两块磁铁的同极靠近一起时会横向排斥
向下压弹簧,弹簧会向上反弹,会呈直方向向上推。向后压弹簧,弹簧会向前反弹,会呈直方向向前推。而,两块磁铁的同极(如都是N极)靠近一起时,排斥力却是向两侧推(向两侧躲,向两侧滑动)。为什么磁排斥力不类似弹簧那样呈直方向前后推,物理学家们还没有给予解释,是视而不见。这应当是又一个落到牛顿头上的苹果,只是这次落到了我徐永海的头上。
我们任何人都可以用两块条形磁铁来验证,当我们把两块磁铁的同极(如都是N极,或都是S极)靠近一起时,排斥力一定是向两侧推(向两侧躲,向两侧滑动),是横向排斥。
电子与电子之间具有电排斥力,质子与质子之间具有电排斥力,这电排斥力一定应当是类似弹簧那样,是呈直方向前后推,而不会是呈横方向向两侧推。我们实在是应当问一问,为什么磁排斥力不像电排斥力那样、不类似弹簧那样是呈直方向前后推,而是呈横方向向两侧推(向两侧躲,向两侧滑动),是横向排斥。
当今科学认为,电力、磁力是统一的,为电磁力,并且光子是传递这电磁力的媒介。那么光子是如何作用出电吸引力、电排斥力、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的呢?尤其是光子是如何作用出“电排斥力是呈直方向前后推,磁排斥力是呈横方向向两侧推”的呢?当今科学并没有来解释这些,并且是视而不见。
我们把一个大的U型磁铁和一个小的条形磁铁靠近一起时,条形磁铁可以和U型磁铁的一个臂吸在一起。而不必一定是“条形磁铁的N极要和U型磁铁的S极相吸到一起,条形磁铁的S极要和U型磁铁的N极相吸到一起”。我们实在是应当问一问,为什么异极之间可以不必相吸到一起。不是同极相斥、异极相吸吗?
发现“磁铁同极靠近横向排斥”和“条形磁铁和U型磁铁,异极之间可以不必相吸到一起”,并认识到当今物理学理论还不能解释这些,这应当如同“又一个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”。如果还提出了新的科学理论,来解释了这些,应当会在物理学教科书上留下一笔,会在科学史上留下一笔,甚至可以比肩牛顿、爱因斯坦。
中国科学院郭汉英研究员说过:“物理学并不是一个已完成的逻辑体系。相反,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巨大混乱。科学发展的历史正预示着,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,并且迟早会到来,物理学正面临新的挑战、酝酿新的突破”。在科学道路上,随着新突破,一定会出现比肩牛顿、爱因斯坦的科学家。
2、借助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和一个极长的光柱,可以发现宇宙在个点内
1881年-1887年,迈克耳逊和莫雷进行了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。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有一个交叉点和四个臂。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被分为两束光。其中一束光是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,另一束光是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,之后这两束光都进入下臂。
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我们快速运动的地球上。如果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会同时进入下臂。可是,地球是在快速运动中,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(明线的干涉条纹应当变成暗条纹)。可是、可是,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确是,这两束光是同时进入下臂的(明线的干涉条纹没有变成暗条纹)。
这样只能是:相对于光来说,地球如同静止不动。即,不论任何发光体如何运动,不论任何运动体(如地球)如何运动,光与运动体(如地球)之间的速度差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(即,光速不变)。
即,应当是,方向相同时,光的速度永远比任何运动体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光的速度永远是在任何运动体的速度基础上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(即,光速不变)。
打开手电筒可以发射出一个光柱,如果从开到关是1亿年,光柱长度就是1亿光年(距离)。如果我们和一个极长极长光柱的前端同时从地球出发,都飞行了100亿光年的距离,之后都返回地球。即使我们的速度极快,我们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次旅行。这个光柱的速度依旧是比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光柱前端一定比我们先返回地球,我们只能和光柱中部或后端同时返回地球。
相对于我们来说:“我们返回地球的时刻,是在第1年结束这一时刻;光柱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年结束之前的某一时刻”。相对于地球来说:“等到光柱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应当是在第100亿年结束这一时刻;等到我们返回地球的时刻,就应当是在第100亿年结束之后的某一时刻”。
我们返回地球时,我们只过了1年,可是地球已经过了100多亿年。由于我们的快速飞行,相对于我们来说,地球的100多亿年变短到了我们自己的1年。相对于我们来说,时间(时段)变短了。
如果我们的速度还快,越来越快,最后足够快;相对于我们来说,100多亿年的整个宇宙时间就要变短到0秒,并且100多亿光年(距离)的整个宇宙空间也就要变短到0米。
相对于速度变快,时间、空间会变短,并且会变短到零点;并且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
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不是实实在在的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即,整个宇宙(整个宇宙时间、整个宇宙空间、整个物质世界)都是在这个“点”之内展现出来的。
我们可以理解整个宇宙是在138亿年前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我们也应当可以理解整个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内。
3、从宇宙本身是个点这个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奥秘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内,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。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在前人从没有涉足的广阔领域,在已经知道的宇宙奥秘基础上,通过逻辑推理,我们一定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、很多未知奥秘。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整个宇宙一直都在这个“点”内。自然可以从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,因为整个宇宙一直就没有离开过这个“点”。借此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,理解为什么能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。
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可以从这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、很多……的“点”,一些“点”还可以表现为“弦”。这“点、弦”应当是宇宙的最小单位——量子,因为在宇宙中再也没有比这“点”、这“弦”更小的东西了。整个宇宙(宇宙空间、物质世界)都应当是由这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、弦”所构成的。
“弦”构成“面”,“面”构成“体”。粒子的体积、宇宙的空间应当是由最小单位(量子)“弦”构成的。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内具有这最小单位(量子)“弦”时,也就具有了体积、大小、身体。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内。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”相互之间就应当是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;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”。这是万有引力,互在是万有引力的场,互吸是万有引力的力。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内具有这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”时,也就具有了万有引力、重量、质量。
“弦”是个矢量,具有方向性。方向相同的“弦”应当是: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,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”。方向相反的“弦”应当是: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,你排斥着我,我排斥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斥的关系”。这应当是磁力,互在是磁力的场,互吸是磁吸引力,互斥是磁排斥力。
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粒子是具有磁力(磁矩、磁矩线)的。因此,在对撞机内,在磁场的作用下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空间(宇宙空间)也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。但是因为宇宙空间是有限无边的,是没有中心点的,或者说处处是中心的,使得构成宇宙空间的弦平时应当是各个方向的,磁力相互抵消,平时不展现出磁力。只有在磁铁、光波等的作用下,这些本具有磁力的弦才会展现出磁力来,成为磁力线。磁力线不是虚构出来的,而是真实存在的。
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。从“起始点”中只诞生了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(宇宙时间仅仅是个过程),自然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——基本粒子,就会具有某些相同特点。借着认识宇宙空间的特点,如“三维的宇宙空间应当如同一维的环线和二维的球面,也是有限无边的,是没有中心点的或者说是处处是中心点的”等,我们可以去认识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是如何构成夸克、粒子的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基本粒子的周期表,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中子可以蜕变为一个质子、一个电子、一些光子。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内。宇宙中所有的最小单位、基本单位相当于都在同一个“点”上,相互之间就会具有互在互吸、互在互斥的关系,借此我们可以知道基本力的本来面目。借此,我们可以知道,基本力只能具有万有引力、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、电吸引力、电排斥力、弱力、强力这七种。再去寻找其它的基本力(如万有斥力、强斥力、弱斥力、电子与中子之间具有的力等等)应当都是徒劳的。借此,我们可以提出了一个基本力的统一理论。
在认识到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本来面目基础上,我们可以去认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。中子与质子之间具有强力,一个中子只与一个质子结合在一起。中子与中子之间具有弱力(弱吸引力),借着相互吸引,中子在原子核内的内侧。质子与质子之间具有电排斥力,借着相互排斥,质子在原子核内的外侧。中子之间的弱吸引力一定要大于质子之间电排斥力,否则原子核就会分裂。弱力是一种快速递减的力,因此在较大的原子核内,中子数必须多于质子数,来具有更多的弱力。中子可以蜕变为一个质子、一个电子,使得中子减少、质子增加,当中子之间的弱吸引力小于质子之间的电排斥力时,原子核就会分裂,发生核裂变。
在认识了宇宙空间、粒子体积的本来面目基础上,我们可以认识光波的本来面目,可以知道光为什么会有“波粒二象性”。我们还可以认识电流的本来面目,可以知道为什么电流会具有两种,正极电流(所谓的空穴向前流动)、负极电流(所谓的电子向前流动)。我们还可以认识能量的本来面目,可以知道能量为什么具有量子性。等等。
总之,从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、很多奥秘。可以去认识到最小单位(量子)是如何产生出空间(体积)、基本粒子、基本力、光波、能量、电流的,并认识到整个宇宙应当只是由这6部分构成的,并且它们是统一的,而得出一个宇宙的统一理论。
为此,我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思考、研究、探索,现终于告一段落,并完成了论文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,其中提出了一个建立在终极基础上的、系统的、自洽的科学理论。其中也解释了为什么“磁铁同极靠近会横向排斥”和“条形磁铁和U型磁铁,异极之间可以不必相吸到一起”等现象。
如果我的理论是正确的,那么我的科研一定会使我比肩牛顿爱因斯坦。即使我的理论是错误的,但因这个理论是第一个建立在终极基础上的、系统的、自洽的科学理论,也会在物理学教科书上留下一笔,也会科学史上留下一笔。
4、我一直坚信这个科研是主耶稣给我的使命,现终于完成了这个使命
我1979年考上了北京医学院(现北京大学医学部),在北医学习了5年,希望将来能当个医术全面、充满爱心的好医生。虽然学医很累,但是在意识到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应当是“又一个落到牛顿头上的苹果”,我也常常思考这些物理学问题。
在40多年前,在我上大学时,我就坚信,宇宙本身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。并且从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一定可以搞明白基本粒子、基本力、空间(体积)、光波、能量、电流等的本来面目。我想,能有这样想法的人,一定极少,可能只有我一个。
1984年毕业,7月份我在北京卫生局人事处得知,我被分配到远离市区的北京温泉结核病医院(后依次改名为北京结核病医院、北京胸科医院、北京老年医院)。在离开北京卫生局人事处时,我立志从此在当个好医生的同时,开始——从宇宙本身是个点这个终极出发——来进行物理学研究。
为此,在这7月份,我特意去了一趟山东的曲阜,去了孔林(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园)。在孔子墓前,我立志一定要完成这一使命。正是借着这一信念,我走过了四十多年。并且我一直坚信着,我一定会完成这一使命。
1987年我在北京图书馆读到了《宇宙的创生》,作者在论述到宇宙大爆炸理论时,说到了上帝。是呀,是呀,为什么以前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呀。只有上帝才能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,才能在一个“点”内展现出如此宏大的宇宙,一定是真的存在上帝。从这时开始我从无神论者变成了有神论者。
1989年2月我走进北京缸瓦市教堂,很快接受了耶稣,成为了基督徒,受了洗。只有耶稣那样的大爱——连仇敌都爱,才能带来健康的心身和美好的社会。耶稣一定就是上帝(道),是道成肉身。为此我是竭力地为主耶稣传福音,坚定地跟着主耶稣走十字架道路,因此也经历了很多苦难。
不论经历多少苦难,我依旧坚持我的科学研究。即使在失去自由的环境里,在没有纸笔和不能用纸笔的情况下,我依旧坚持我的思考、研究、探索。借着在脑子里写,脑子里记,在1995年至1997年里我写了5万字,在2003至2006年里我写了10万字。恰恰借着这样的苦难经历,使我有了突破常观的思维,使我能够提出一个新的物理学理论。
信主后,作为基督徒,我一直感到,完成这一科研工作是主耶稣给我的使命。因为可以帮助人们知道,整个宇宙本身真的是在个点内,是在上帝的手心里面,一定是真的存在上帝。
四十多年来,我一直在坚信着,我一定会完成这一使命。现在,经历了这四十多年的艰辛,我终于完成了这一使命。四十多年前,我一个24岁的年轻人,在孔子墓前,立志一定要完成这一使命。在这四十多年后的今天,我已经65岁了,我要再次到孔子墓前,献上我写的论文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。
《我的科研也许会使我比肩牛顿爱因斯坦》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880563369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5/03/blog-post_22.html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揭开空间粒子力光能电的奥秘》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612388537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5/03/blog-post.html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摘要与简介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763058873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4/12/blog-post_9.html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正文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761099966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4/06/blog-post_24.html
徐永海,手机(微信):18600229405电子邮件:xuyonghai@aliyun.com,另一微信号:xuyonghai-1960。
评论
发表评论